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2020年1月4日 · 3689 字 · 8 分钟 · #读书看报

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

640.jpeg
640.jpeg

受俞军老师的影响,今年的阅读主题开始涉及心理学与经济方面的内容。 俞军老师在知乎关于产品经理的书单(公众号回复:俞军书单 可免费获取)回答中也提到了《社会心理学》,我就作为了今年阅读的第一本书。

对我来说,阅读起来有点难度,毕竟心理学对我来说几乎是零基础,平时关注「L 先生说」也提到了一些关于心理学书单,然而并没有当回事。

我相信,这本书读完后,应该能收获不少,后续也会将阅读的笔记分享在「特立独行的异类」公众号(ID:senlin_books)首发。

本文是《社会心理学》的第 1 篇笔记。

一、书籍信息

封面
封面

书名:《社会心理学(第 8 版)》

作者:戴维·迈尔斯,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工作,成为那里的 John Dirk Werkman 心理学教授,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普学院评选他为「最杰出的教授」。

简介:这是一本被美国 700 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主导教材。本书有效的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阅读目的(本章节):初步认识社会心理学,结合「社会中的自我」反思自己。

二、笔记大纲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 社会中的自我
    • 自我的概念:我是谁
    • 自尊
    • 自我展示
  3. 个人思考:我的自我

三、笔记正文

3.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构建社会世界,我们的社会直觉如何指引我们,而有时候又是如何误导我们的,以及我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他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和生物性的影响。

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相比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试图在研究内容上更侧重于个体,在研究方法上更侧重于实验。相比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得较少些.而更多关注人类如何看待影响彼此。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什么:它包罗万象的箩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

我们人类总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解释行为,对其归因,以使其变得次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我们解释着他人的行为,通常足够快也足够准确,以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当他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而且与众不同时,我们会把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

例如,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说话总是对人冷嘲热讽,你可能就会推断此人秉性不良,然后便设法尽量避免与他的接触。

社会心理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生活:包括你的信念,你的态度,你的人际关系。如此说来,它便具有了阐释你生活的潜力,让那些指引你所思所想的微妙力量暴露在眼前。

3.2 社会中的自我

这一段内容作者探讨了我们对自身的感觉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自我定义的?我们的自我利益是如何影响社会判断、又是如何促进我们的社会行为的?

如果你视力不好,你就得想办法解决。你可能会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但如果你听力不好,你有四分之三的可能会不去理睬这个问题,即不会戴助听器。为什么那些听力差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就不会要求配戴“耳朵的眼镜”——助听器呢?via 《社会心理学》 案例

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就是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那,我们怎样才能精确地认识自己?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自我:我是谁

自我概念的基础、你对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是你的自我图式。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我们的自我图式即对自己的认识,这会影响我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

例如,如果写代码是你自我概念的核心部分,你会特别注意别人电脑的开发工具或者对方的开发语言。

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它可以阐明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

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

  • 我们经常把自己看做是某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其中扮演很小的一个角色;
  • 当评判其他人的表现和行为时,我们经常本能地将其与我们自己的行为相比较;
  •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时,如果无意中听到屋里其他人提起我们的名字,那我们的听觉雷达会立刻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自我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焦点,因为它有利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并指导我们的社会行为,但是什么会决定我们的自我概念呢?

  • 我们扮演的角色(学生、父亲、老板等)
  •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个人身份/社会身份)
  •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和别人比较,思考为何不同)
  •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失败会导致低自尊)
  •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 周围的文化(东西方文化)

自尊

什么是自尊呢?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总和。你也可以理解为全面的自我评价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各种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多的风险。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当发现自己高傲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人们常常会以打压他人的方式来应对,有时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反应。一个心高气傲的孩子,如果又遭到社会性拒绝的威胁和挫折,那将是相当危险的。

和自尊脆弱的人相比,把自尊更多地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分数、外貌、金钱或别人的赞美的基础上的自尊感明确的人,会一直感到状态良好。

如果良好的自我感觉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不会不把批评放在心上,我们会更加倾向于去批评别人而不是对他们倾注感情,更加倾向于在压力下追求成功而不是仅仅在行动中获得快乐。

克罗克和帕克指出,时间久了,如此寻求自尊并不能满足我们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深层需求。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注意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因为这些最终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自我位于我们社会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带来一些益处,而自我服务性的傲慢却使自我评价出现偏差。有一些问题:那些美化自我的对外展示都是真实的吗?人们当众说出的话,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吗?

有证据表明,人们对外展示的自我和他们的自我感觉是不同的。是否想起了身边有自谦而不是自夸的例子呢?

  • “我太笨了”可能会引发身边的朋友安抚说:“你做得很好!”
  • “我多希望我没这么丑”,也会引发“那有什么,我认识不少人,可比你丑得多”

这是「虚伪的谦逊」表现。

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例如:“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自我形象和行为绩效紧密相连时,“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延误时间而有了失败的好借口”更让人泄气。自我妨碍有利于我们把失败归于一些暂时的或外在因素(“我身体难受”;“我昨天晚上熬得太晚了”)而非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的匮乏,从而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以适应我们的观众。我们在不同程度上监控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表现加以注意,不断调整它以创造一个我们所希望的形象。

3.3 个人思考

读到这这里,不禁会想一下我的自我呢?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是我的自我介绍,其实很多的内容我都含蓄的说了出来,与我共事(一起做过事情)我的朋友可能比较了解我,在那篇文章中可能会体会到一些内容。

我是一个特立独行且有较强自尊心不甘失败的异类。

这个问题可以从公众号的名字说起,有部分的朋友在微信跟我聊过,「特立独行」不是约等于「异类」吗?也有点直接说这两个词是近义词。

640-4.jpeg
640-4.jpeg

从字面意思的理解确实是这样,但是如果你愿意查一下词典,你会发现「异类」有不同种类的意思;「特立独行」有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含义。乍眼一看,是一样的。

我对「特立独行」的理解:我不太会迎合大众的乐趣,也很难因为大众喜欢的东西自己就会去做。例如周边很多人都喜欢玩游戏,但是我都会以「我的智商不够」为玩笑话婉拒;

我对「异类」的理解:因为我的「不合群」、我的「太小众」造成了我的现状,这种现状会把我自己从大众划分出来,也就是我自己的「种类」。

没有优越感,也没有自我贬低。只是因为很多「兴趣」确实与大众不符合,生活中也着实尴尬。

你说一个 90 后的人没有喜欢歌曲,没有喜欢的明星(很多人不认识),没有(持续)玩过游戏(偶尔娱乐)有多少呢???看起来都很无趣对吧。

关于自尊,不客气的说,我是一个自尊心相对较强的人。如果我的自尊受到了伤害,我会想办法,通过努力挣回来的。对比外在的形象,我更在乎与朋友的交流,会保持与朋友的持续交流,于我而言,在我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的朋友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2019 年深刻感受到了),可以说,没有别人的帮助,很多事情我几乎束手无策。

你也可以通过 「 我是_____ 」的来完成句子填空。期待在留言区或者微信看到你句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