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事情是做选择

2024年8月21日 · 2256 字 · 5 分钟 · #胡说八道

“目标是决策思维的起点,也是重点,决策者在分配资源的时候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达到目标。决定者在分配资源(决定)的时候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王嘉陵

半夜睡不着,起来码字,恰好今天和朋友聊时间管理话题,就趁热把我的想法整理成文。

他最开始提及:时间管理的本质上是精力管理。我提出疑问:什么是精力?他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是《精力管理》这本书的目录,第一章明确写了「精力是做事情的能力」;我发现这个话题很有趣,我曾经看过GTD相关的书籍(比如《搞定》系列),也尝试去学习时间管理,但是最终无功而返,没特别明显的改变,但是并不影响我的事情能有效推进。

《精力管理》这本书我之前浏览过,并未完全将其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因为我真的难做到,在我看来「反人性的方法论实践起来是极其艰难的」,类似本来就有拖延症,结果我试图通过去看如何改变拖延症的毛病等资料,结果这个资料就一直被拖延。而我理解的精力管理是做选择的能力,当很多事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通过做出选择来判定接下来的精力(时间)投入在哪里。往小了说是做选择,往大了说是做决策。

信息是做选择重要的基础。@王盐在公众号写过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高效的前提。遇到事情,做出选择,最基础的部分是我们对各类信息掌握的足够透彻;而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是与我们的目标极度相关,这一块可以延伸到目标和规划能力。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发过保险的内容。主题是为什么大家觉得保险是骗人的?我从两方面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作为客户,很难搞明白自己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在过往的病历里医生是怎么写的。大家都是国内保险都是「有限告知」,也就是保险公司问什么答什么,没问就不答;另一方面我们对保险产品的合同条款(含理赔标准、拒赔标准等)并不是那么了解。在保险合同里,对每一种疾病、症状在都是定量的标准进行规定。最后我也不补充了「什么是专业的中间人(经纪人/代理人)」。

买保险这件事是一个很大的选择,以30岁成年男性为标准,如果重疾需要在50w保额,其保费应该是每年1.5w左右,这比支出若需持续缴纳20年、30年,且以家庭为单位的时候,将对自己的现金流产生极大影响。结合「信息是做选择重要的基础」,买保险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以我为例:

  • 健康信息:整理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就诊病历、体检报告等,看之前看病的时候医生是如何描述我们病情的。可通过支付宝-医保查询自己就诊的医院,再想办法到对应的医院的线上或线下平台获取我们历史的病历及报告;体检报告大多数是可以去体检中心打印的。
  • 保险条款:熟悉要买的保险产品合同,合同里面详细写了理赔标准、拒赔标准,特别是自己曾经患过或者未来会有影响的一些疾病规定,方便在后续事发的时候可以快速判定是否可以理赔。
  • 其他信息:经纪人的从业信息、理赔案例、在自媒体平台发表的内容等;保险公司大小、偿付能力、评级等信息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而做选择除了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度,还需要有最核心的目标。目标可以指导我们做出选择。那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呢?以保障家庭成员健康为重要目标的同时应对未来家庭可能会出现导致家庭财富大量流失的风险。我理解这是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所以保险不应该只给自己买,还需要给父母、孩子买,因为这些都是家庭成员。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观点是:先给家庭支柱买。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切记不可忽视父母、孩子,毕竟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家庭支柱的收入也会收到影响,家庭财富亦如此。

在《决策思维》中对目标与决策的关系也有类似的阐述。即:目标是决策思维的起点,也是重点,决策者在分配资源的时候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达到目标。决定者在分配资源(决定)的时候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准确的信息是做选择的基础,清晰的目标是做选择的方向,那如何做选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的逻辑是:风险 > 代价 > 收益。即:如果一件事的风险我承担不起,那就不去做;如果一件事代价我承担不起,那就不去做;最后才考虑收益问题。

  • 风险指的是在选择做某件事之后会带来不确定的问题。比如我买保险,保费过高且未来1-2年面临失业,我有可能因为交不起保费导致保险公司与我接触合同,之前缴纳的保费打水漂了。

  • 代价是在做某件事需要付出的东西。比如学驾照,需要牺牲周末、平时休息的时间去练车,夏天非常辛苦还会被晒黑。我们付出了时间和金钱。

  • 收益是在做某件事过程中或者之后所收获的东西。比如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练车,我成功通过驾照考试,拿到了驾照,成为「马路杀手」。

这其实有一个隐藏的假设,我们是在做选择,这个选择是指我们可以选择做 A,也可以做 B,说明我们是有选择余地的,而不是做 Yes/No 的是非题。那就说明,我们的方案(事情)至少有2个。老板/领导都喜欢从方案一、二、三中选择,甚至我们还需要标注其中优缺点。落到自己身上也是如此。而做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与目标相关最好的方案,更是选择该方案会带来的后果(收益)。

做选择这件事很难,相比具体要做某件事的细节会更难。因为搞明白 Why 的难度远远大于知道 How 。而我也一直在面临这样的难题,希望未来更好。

@Caoz 在2020年年度课中分享了做决策的关键思路,贴一下:

  • 第一,足够充分的信息和数据,以及筛选能力;
  • 第二,底层逻辑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信息的价值。
  • 第三,通识人性;
  • 第四,自我认知;
  • 第五,机会成本和风险评估。

以上,是我的抛砖引玉。

噢,对了最近换季,流感频发,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