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研学游

2023年8月12日 · 761 字 · 2 分钟 · #胡说八道

读完了一篇新闻,是财新周刊报道的《真伪研学游》镜像版),我有被深深触动到。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仅看到了两所高校门前的人潮,还有社会对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追求,以及其中隐含的各种弊端。算是 K12 之后新的「教育模式」吧。

当家长带着孩子站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大门前,他们所期望的并不仅仅是一张合影,而是孩子们未来能够踏入这样的高等教育殿堂,获得更为光明的前景。我理解,这种追求本身没有错,每一个家长都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我也如此。但是,我觉得其中的问题在于,这种渴望(或者是「期待」更合适)已经被某些研学营组织者商业化地运作,把名校作为营销工具,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地试图带团进入校园。

于是,我就在想,我们在追求获得顶级教育资源的时候,是否过于重视那些看似“硬”的指标,如学校的排名和声誉,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和个体发展需求?

这不仅是对名校和其他教育资源的盲目崇拜,更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误解。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基于一个学校的名字或排名,而应该是基于孩子的个体需求、兴趣和天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非生产线上的产品。

研学游中的现象也引发了我对教育资源分配的担忧。如果这种盲目追求持续下去,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那些有能力支付高昂费用的家庭可能会占据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那些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家庭和孩子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社会分层将愈加严重,阶级分化会更加明显。

对于政府或者组织而言,当市场上出现利用名校之名进行商业运作的行为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更为规范和公平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这些行为?或许也有人说,现实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公平可言。

这篇文章在我看来,不仅是一篇新闻上的报道,更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李当下社会对教育的追求和误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文章的评论区,或许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