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的有效性

2022年10月18日 · 1201 字 · 3 分钟 · #胡说八道

在工作(生活中也有)中,我们会收到各种通知、任务或者没有目的性消息,如何根据不同层级的信息进行反馈,也算是与人沟通的一种能力,为此,结合我自己的接触到的信息做一下总结。

反馈的有效性指的是针对别人的信息给出可让对方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 拆分来看主要分为 3 个部分,消息的传递者,传递该消息的目的和具体的反馈,这里着重需要根据消息传递者和目的给出具体的反馈。

所以「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我的反馈是否可以解决消息发送者的问题

为此我分为三个步骤:

  • 对接收到消息进行分类,比如通知型、任务型、无任何目的型等;
  • 确定我要反馈的层级,比如不需要反馈、简单反馈、完成后反馈等;
  • 确定结构,组织语言,结合上下文,总结回复;

一般来说,我收到的信息大多有几种情况:

通知型(公告型)

示例:因今天 18:00 会出现暴雨天气,为确保大家安全,公司允许大家 17:00 下班。

这属于通知信息,可以回复收到,也可以不回复;因为这是公司层面发布的公告,不需要刷屏式回复「收到」;如果是沟通群里发的公告,回复「收到」还好,若是邮件的形式,每人一个「收到」,发件人得多累。

针对这类信息,我的反馈原则是「尽可能反馈,随机应变」,反馈层级是「简单反馈」。

  • 若是群里的消息,大家都回复「收到」,我也会回复一下;若无人回复我也不回复;
  • 若是邮件,如果发件人设置了「发送回执」,我会确认发送;
  • 若是面对面通知,我会说:好的,感谢 XX;

Tips:如果针对该公告有异议需要进一步确认,若公开场合无人提出,记得私聊。

任务型

示例:小陈,你帮忙把这个数据取一下。

任务型的反馈一般来自领导或者业务上游,这类反馈不要着急回复「收到」;可第一时间是确定任务的细节,定义问题。比如这个示例,可以进行二次确认,数据统计口径是什么(交付标准)?预计什么时候要(截止时间)?主要用于分析什么(任务背景)?等。全部确认后,可进行正式反馈。

针对这类信息,我的反馈原则是「确定交付标准后,给出预计完成时间」,反馈层级是「完成后反馈」;而反馈结构是:重复背景和标准(可选),给出结论和下一步思考(行动)

比如:XX,考虑到您提到的数据主要是用于分析 XX,我这边结合背景和数据做了梳理,结论有如下几点:

  1. xxxx
  2. xxxxx
  3. xxxxx 由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做的事情有 XXXX;

无明确目的的消息

示例:转发了一个链接,给你看看

领导给我转发一个链接,让我看看,但是没有明确表示从中得出结论或者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既不是任务型,也不是通知型信息。其实有些偏任务型,但是未明确告知。这就需要多一步判断,比如:

  • 为什么是转发给我?为什么这信息要给我?
  • 这个信息表达了什么意思?
  • ….

针对这类信息,我的反馈原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馈层级是「完成后反馈」;而反馈结构是:前置自己的假设,给出结论或思考

比如:XX,我看了一下这个信息(地址),同时找到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xxxxx,初步可以看出来 XXXXX,我的思考是 XXXX,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