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在朋友圈的一年

2023年12月29日 · 22034 字 · 44 分钟 · #人间值得

2023 年我们去了很多城市,比如哈尔滨、乌鲁木齐、大连、洛阳、成都、乐山、杭州、南京、长沙、上海、西安、衡阳、常德、重庆,其中重庆我应该回了 5 次。加上一些变化,综合来看,今年的主题「在路上」比较合适。

同时,对于人工智能(AI)来说,2023年也是爆发的第一年,在图像生成、文字生成、视频生成等能力上都有极大突破,明年我估计不仅有软件层面的突破,甚至还有硬件层面的创新。值得期待的一年。

7月9日 拍摄于京杭大运河
7月9日 拍摄于京杭大运河

2021 年2022 年都更新了自己的小确幸,小确幸对我来说都是放在日记里的,公开拿出来有点「不好意思」(i 人就是这样);但是这个主题不想断更,于是今年稍微转变一下思路:汇总已经公开分享的内容。

我把今年在朋友圈、即刻、Memos(在博客) 等公开平台分享的内容做一个汇总(配图处理比较麻烦,我就不放出来了哈;转发链接或者视频我会标注),其中 #CM 部分是我在写文章的针对当时内容进行二次补充的。

整体来说,我发动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勤的,大多数是值得分享的内容,亦或者对我自己有很大影响、启发的时候;今年朋友圈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分别是 AI、好玩系列、生活和今天长这样(我创建的分享天空的网站)。

从2023 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29 日,共 2w 字,现在汇总出来分享给大家。我不太相信有人能看完 🤣 看完如果对明年的朋友圈感兴趣可在文章最后加我微信。

本文同步发在公众号,排版更好看一下。

地址:2023年,依旧在路上。

Let’s Go

1 月 1 日

生活总是有很多幸运的事情,继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乐趣。准备鸽了的文章,还是发出来了。

文章地址:2022 年的小确幸

1 月 17 日

回重庆的三天,第一天,7 人去吃火锅,第二天,7 人在家吃外卖,第三天,9 人吃了顿川菜。

#CM 对我来说,这一天算是开始生活啦

1 月 23 日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今天长这样 • 重庆

1 月 28 日

全家福 • 有你才是家。一个人不算是家,两个人家才开始,三个人家刚圆满,四个人新家开始,六个人就是全家。(配图为全家福)

#CM 拍了全家福,为了保证隐私,此朋友圈仅家人可见。每年记得带父母去体检,体检完了之后带父母去拍一组照片。

2 月 10 日

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用,非常有趣。提问是用「已知」获取「未知」信息,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需要不断习得。接着,AI 给的答案需要自己辨别,是否正确?是否可参考?又是一个辨别能力。我最近尝试了一个范式:先问是什么 – 再让他举例(直到自己理解)– 最后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 下一个概念。

文章地址:最近很火的 ChatGPT 究竟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CM AI 的使用开始发生了变化,或者在升级迭代,后面的动态可以看到。

3 月 1 日

Prompt Engineering(提示工程),被《大西洋月刊》称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职业技能”。🤔 未来会不会和「熟练掌握 Office 办公软件」一样基础?

文章地址:万字长文——ChatGPT时代,互联网广告到底何去何从?

3 月 2 日

观察:朋友圈自由职业者逐渐变多。

有人没有项目自由了,有人项目刚开始就自由了,有人项目跑通后才自由了🤔 2023 年是最好挣钱的一年吗?

3 月 5 日

上传一个 PDF 文件,就可以开始提问题。它会根据 PDF 中内容来回答你,同时标注具体来源于哪一页。以王慧文的产品课为例,提了几个问题。(配图是 ChatPDF 截图,现在有更好的产品了)

#CM 现阶段针对文档进行提问比较推荐 Kimi,比如视频我会通过「通义听悟」转为文字后到处文本,然后上传到 Kimi 或者 ChatGPT 进行学习提问,听悟本身也有这个功能,但是不够「智能」。

3 月 6 日

#好玩系列 • 翻译服务

日常用的翻译服务一般是 Google 和 Deepl ,ChatGPT 开放 API 后有了新的选择。有开发者做了个 Bob 插件(翻译+润色),简单对比一下 Apple 内置翻译、彩云、微信、Deepl、Google 和 ChatGPT 。各位英语厉害的朋友比较倾向于哪一种翻译?(配图是这几种服务结果对比)

#CM 我最终还是倾向于 ChatGPT,配合宝玉老师翻译提示词非常好用。‍‍‍‍‍‍‍‍‍‍‍‍‍‍‍‍‍‍‍‍

3 月 9 日

#胡思乱想 • ChatGPT

抛开衍生产品来说,这个「新事物」让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之沟通。

以前和电脑沟通需要用 Dos 命令,慢慢有了不同的编程语言,比如进入一个文件夹需要用 cd ,做判断需要 if else 。需要有专业的学习才能用,而且只能在电脑上操作。

接着我们可以稍微方便一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自己的需求。比如 「小爱同学,北京天气怎么样」、「帮我建个任务:明天早上八点去机场」,我们在体验后,发现他们很智障,不能持续对话,不能多做一步,不能修正答案。

ChatGPT 问世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不需要写代码,不会有智障的体验,表达需求更简单了,比如「现在你是一名产品经理,请帮我输出一份登录注册的需求文档,要求支持手机号登录注册,微信登录注册,而且微信授权后要求绑定手机号码」,它会帮我实现,我还可以继续要求它帮我写代码实现。

这样表达就是常见的业务需求,用最直接的语言(大家能听懂)表达出来,就会获得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要求它修改。

当 AI 越来越懂我们的时候,也是我们越来越方便的时候,与此同时,我们的危机感就越强了。

3 月 17 日

近段时间,较为成熟的 AI 产品层出不穷,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对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充满无限的遐想空间。对于工具,我不是「职业选手」,我一般不会去记忆操作细节,像 excel 函数,我能记住的不多,但是我可以根据需求快速搜索语法,直接就用起来了。微软这次更新对办公软件彻底革命了,比如有计算机二级水平的人可能不如能准确描述自己需求的人操作来的快。

视频:微软视频号 Microsoft 365 Copilot 宣传片

3 月 21 日

陆陆续续读完《孙子兵法》,有很多“反常识”的信息,如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关键是知己而非知彼。当然也有一些方法论,如做决策(书中是打仗,延伸来看逻辑一致)应先考虑风险,再考虑代价,最后才是收益。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金句,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让我想到了教父,出手就是解决方案。补充一条反常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计」,不是算计,而是计算。(没读之前,我一直理解为诡计😄 

#每周一本书

3 月 23 日

#今天长这样 • 雾都重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 月 23 日

去做小红书吧,至少在起号的时候正反馈还不错也不知道它这数据怎么算出来的,我这是刚起的号,才几天时间就超过所谓的 79% 。

#CM 做 IP 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一个不太好的观点,搞啥都不如搞流量,涛哥说过一句话:手握流量,兴风作浪。

4 月 3 日

海底捞走服务路线,巴奴走产品路线。2018 年,巴奴在北京悠唐开了一家店,这是他们进军一线城市的第一家店,开业 60 天,翻台率 600%,而后有了第二家第三家…海底捞已然江河日下,巴奴不知能否逆流而上?杜中兵和张勇的区别也蛮大。所以,如果真的上市,我还是蛮期待的~

文章地址: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2a7ea0f35dc35ea10561de

4 月 6 日

北京最贵的地铁是大兴机场线,共 3 站,收费 35 元。20 公里内 10 元,20 公里到 30 公里(含)25 元,30 公里以后 35 元。其中,丽泽商务区、草桥两站到大兴机场站 35 元;大兴新城站到大兴机场站 25 元;丽泽商务区、草桥、大兴新城站之间均为 10 元。乘客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可停留 4 小时。

4 月 7 日

在长沙,怀念橘子洲头的烟花,

在重庆,期待观音桥的音乐喷泉。

重庆本地人幸福指数真的高哇,

周五下班后有好多地方可以去。

所以,今天看了半小时喷泉。

#CM 美好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长沙和重庆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

4 月 11 日

周六回北京,尝试从重庆开始不戴口罩,顺利到家;今天下班又尝试一下,坐地铁不戴口罩。结果是全程没有人要求我戴口罩。

#又是特立独行的一天

4 月 12 日

下午和 Immersive Translate(沉浸式翻译)插件开发者面基成功,第一反应,他好「斯文」,哈哈

文章地址:高效阅读英语信息的方法

4 月 15 日

上次说大兴机场线(地铁)是 35 元/趟,今天坐巴士到机场,是 45 元/趟,速度没有地铁快,但价格更贵了。

4 月 16 日

周末去了一个城市,为了不辜负机票钱,带回来一个小石头。#去想去的城市

4 月 18 日

朴实无华的两本书,第一本已经读完了,这周读完第二本书。(配图是两本书在微信读书上分享图,书分别是《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发财日记》、《我在北京送快递》)

#CM 同系列还有一本书《我在新加坡卖袜子的真实经历》。

4 月 20 日

刚(动态发布时间 22:51)从地铁站出来,准备骑小电驴回家。突然有一个大哥来问我:你好,你是去 xx(小区名)方向的吗?我说是的;他说:能不能带我一程,给你发个 8 元红包。我说:10 块吧,你打车还要十几块呢。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说:好,走吧。在车上闲聊几句,我社恐没怎么说话。到了小区门口后,他准备给我钱,我说算了哈,开个玩笑的。#又是特立独行的一天。(配图为桥上的钓鱼爱好者)

#CM 这个动态发完后有朋友微信给我发红包,说是那个大哥的车费钱,我没收。后面这位朋友还帮我了很大的忙,再次感恩。

4 月 25 日

#好玩系列 • AI 画头像

用自己 2018 年(显年轻)的照片生成了个头像,有意思的一次画图体验。 #Midjourney #AI 绘图 #3D 头像

感谢@飞哥,关注飞哥不迷路

后续来了:我用 Midjourney 画了很多很多,最后都不太像自己。最后还是采用原来头像生成方式,用苹果拟我表情(根据自己真人做出来的),在原来基础上加了一个红色衣服,最后截图用降噪工具处理下,也就是我现在头像了✌️ 不过 Midjourney 画画确实可以试试,当作一个玩具唄。

4 月 29 日

雷峰塔,打卡。(配图为雷峰塔)

4 月 30 日

西湖的松鼠,雷峰塔的风铃,大运河的夜景,杭州的晚霞。

杭州旅游告一段落,下一座城市,继续。

(配图为杭州夕阳)

5 月 1 日

南京 • 古鸡鸣寺,高低打个卡。ps. 假期余额不足(配图为鸡鸣寺)

5 月 3 日

用回京高铁的时间,追完了《漫长的季节》,故事结局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看之前听说是悬疑剧,看的过程中略显沉重。

5 月 6 日

将 536 天的日记全部迁移到 Day One

为何迁移:迁移前我的日记是在 Obsidian 中借助 Obsidian Memos 插件完成的,每天会自动新建一个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好的地方有数据本地化管理、以日期命名方便筛选等;但问题很多,比如:图片需要先传到图床,不够便捷;手机端确实不方便,每次都需要等待很久;不支持视频(最近在尝试用视频记录日记);

之前尝试过 Day One ,没有坚持几天放弃了。一个是字段太多了,很难管理。比如位置、天气、标签、时间等。另一个原因是 248 元/年的费用确实有点高;这次重新开始也是“录制 15 条视频日记”后才开始考虑全平台同步的日记产品。

支持多种输入类型的全平台记录需求是我迁移的主要原因。

有什么问题:第一,我需要迁移历史数据吗?🤔️

第二,数据格式不一致,Day One 支持 txt 格式导入,而我是 md 格式,文件中还有很多 yaml 信息,导入在格式上就很麻烦;

第三,迁出 Obsidian 后,还需要保留吗?

如何迁移:

首先,我必须迁移,原因是日记不同于其他的笔记,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无论是搜索还是事情缘由,都需要建立联系。

其次,先确定 md 格式能否导入,通过搜索文档,发现 Day One 有命令行新建日记的方式,所以是可以导入的;然后用正则将所有日记文件中 yaml 信息清除,md 文件就很干净了;最后借助 ChatGPT 写一个脚本,读取指定文件夹中的 md 文件,通过 dayone2 命令在 Day One 指定日记本(先指定,避免污染其他日记)新建对应日期日记,过程很顺利。

最后,Obsidian 我还是会保留记录,但不是日记,而是我读过的文章总结和思考。格式:文章链接 + 摘要 + 要点 + 关键词。核心是还是回归到知识库上来,而不是日记这种偏碎碎念的内容上。

其他:

迁移顺利有两个原因:笔记格式非常标准,处理起来比较方便;放在 Day One 支持全量导出,借助 ChatGPT 再加工也不会太难;第二个原因是我有自己的笔记或者日记系统(比如:浅谈分类、标签与主题 写到了我的标签体系),迁移不过是换了一个平台,其他的内核变化不大,所以调整的内容极少。

Day One 输入比较方便,全平台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入口很多,比如我把自己的即刻做成 RSS ,通过 IFTTT 抓取我的最新动态,自动导入 Day One 指定笔记本;其他平台如推特、YouTube 也是可以的。

身边有朋友在用 Notion ,我自己也考虑过用它记录日记,尝试几天,发现有时候一句话的想法不太适合在结构化逻辑比较强的产品里,输入门槛略高,暂时放弃。

关于记录、生活管理系统等信息可以关注 L 先生的文章,更加的系统化一些。比如: 分享我的生活管理系统思维之熵

有一说一,Day One 导出 PDF 效果还不错。😄

#CM 目前 Day One 是我主力的日记应用,我喜欢它的回顾,比如那年今天发生了什么;iOS 17 里新增了手记 App ,但是我自己不会作为主力,哪怕我是 Apple 生态。‍‍‍‍‍因为不支持导出,当有一天你需要迁移的时候,你会发现成本很高;日记是比较重要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多。感谢@长岛冰茶的推荐。

5 月 15 日

R.I.P (配图为左耳朵耗子走了的消息)

5 月 18 日

青年失业率首破 20%,国家相关部门将进行针对性帮扶;麦当劳随即宣布,今年预计招募 15 万员工;今天 58 同城被曝裁员,比例高达 30-50%。

5 月 19 日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从「鲤鱼池」上,在「化龙桥」下。

这大概在重庆我最喜欢的地铁站了。

5 月 20 日

新疆打个卡。(配图为大巴扎)

5 月 22 日

#好玩系列 · 搜信源

上周六早上,有幸与搜信源作者团及另外的两名读者交流一小时;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做着同样一件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分享优质的内容。

主编与我们也是坦诚相待,包括选题思路、商业化情况、阅读数据等,专业且真诚。

如果大家对优质的信源感兴趣,推荐关注#公众号:搜信源 ;与此同时,我对后面的内容亦保持非常大的期待。

#又是有意思的一件事。

文章地址:当内容创作遭遇“低迷”时,三位读者给了我们治愈答案 | 搜信源

5 月 27 日

哈尔滨打个卡。(配图为松花江大桥)

6 月 2 日

#好玩系列 · 数字分身

在尝试王建硕老师的新产品 Chato 时,发现作为普通人建立自己数字分身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图 2)。

日常若没有记录或输出的习惯,建立数字人的时候没语料可用。图 1 是我用博客数据喂了一下的效果,AI 的回答基本做到「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了。

数字分身的应用场景我理解主要是让对方可以通过 AI 来了解自己,比如问一些不方便问但又想知道的问题,类似个人客服助理了。

所以,想知道下,大家会问什么问题,我得看看语料库有没有?😂

6 月 3 日

西安打个卡。(配图为兵马俑)

6 月 7 日

和菜头重开博客。

信息有些滞后,这是 5 月 21 日的文章,我今天早上才知道。

博客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产品,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如何查看内容?

相比之下大家更愿意选择公众号这种平台,关注之后就能收到后续文章更新;而博客不能通过按钮关注,要么主动访问,要么用 RSS 订阅。

可以看到关于和菜头重开博客在公众号下的评论(图 1)和在博客文章下的评论(图 2)有很大差别。https://www.hecaitou.com/2023/05/Reload-blog.html

上面一个朋友圈提到建立属于自己专属数字分身的时候,难的是拥有自己的内容,公众号也好,博客也罢,有内容积累后再搭建个人助理服务的时候才会更容易。

博客相比公众号的好处有很多,如不受平台限制、支持公开访问(而不是仅限微信生态)、内容支持随时修改调整等。

#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6 月 10 日

刚刷二维码上车的时发生了一件小事。

我之前上车用的是二维码,今天按照过去的习惯这这么操作,机器提示我:车票无效。🤔

不理解,我看了一下时间和地点都对;这时师傅说:你退出重新进一下。我理解了,二维码过期了,刷新一下应该就行。

于是,我本能的下拉一下页面,再尝试刷码就通过了。师傅在我旁边,师傅:你没退出重新,怎么再刷就可以了?我说:我刚刚刷新了二维码,下拉就可以。师傅:噢,还可以这样,我们都是让退出重进,然后才可以。

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个页面没有关于二维码过期提示,也没有刷新按钮。下拉刷新对我来说是习惯性操作,对师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这么看「刷新」这个词语也不是那么通俗表达「退出重进」的意思。

6 月 15 日

我电脑的键盘承载了太多。它换过一次电池、主板,换过 5 次键帽(累计 8 个按键),也给我带来第一篇 10W+文章(修它的经验贴);这不,4 月换的键盘又坏了。

晚上日拍群一个朋友吃了顿饭,起因是我发了公司附近一张图,被他认出来了,是他原来大学附近。见面前看朋友圈发现这 00 后很阳光,乐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想法,很难得。

上周日说要来找我吃饭,今天晚上就吃上了。哈哈,如我所料,第一眼就认出来,阳光帅气,满眼放光,我作为社恐患者,没有感受到社交压力。

键盘虽然又坏了,可是它还在服役,给了我很多的乐趣,帮我实现了很多事情,得乐观一点;和朋友见面,感受到了正能量,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6 月 18 日

#今天长这样 · 365 天

2022 年 6 月 23 日,收到了第一份投稿(图 2),意味着“今天长这样”正式建立。截止昨天已有 100 人投稿,来自 52 个城市,共拍摄了 1070+张照片(图 2),非常意外。

上周末有了重构网站的计划,这周五晚上+周六一天一夜,终于完成了(图 1),历史数据也迁移过来了,此处应该致敬 ChatGPT,很好用。新版本较之前版本有极大的改进:投稿人可以有自己的主页;照片支持筛选;可以对别人照片进行评论;适配手机端了;关键是加载更快,这里要感谢一下(@小胡) 和(@韩大哥) 帮忙;其他小细节等正式上线,准备写一篇文章总结下啦。

预告发完,睡觉了。

#CM 今年折腾的 4 个网站都离不开 @小胡 和 @韩大哥 的帮助,再次感谢,明年继续,哈哈。

6 月 25 日

瑞幸可能不知道今天要上班,喝咖啡,它建议我酣然入睡,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6 月 28 日

岁月流转如水流,人生短暂似花蕊。#今天长这样

ps: 天气不好,将就看🐶

6 月 29 日

耗时 4 个月,成功将利率从 5.5 降至 3.1

从 2 月 22 日开始预约,到 6 月 29 日放贷成功,

基本上每个月都回家一次,为此,还买了南航随心飞。

这繁琐的流程,终于搞完了。

评论补充:流程长有 2 个环节耽误了,第一个是预约提取还款时间,等了 1 个多月;第二个是我公积金是异地,会比本地多一步面签。如果大家要弄的话,可以提前预约提前还款日期,或者打开看看最早能约到什么时候。

#CM 减少房贷是我买房后这几年比较关注的事情,这个操作终于降下来了,同时提前还了一些进去,压力少了很多。如果流程能线上操作就更好了,这样会少耽误很多事情。

6 月 30 日

前几天看到@思南发了个朋友圈:「做了一个增长项目,支付转化率翻倍,全年流水增加几千万」,于是我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就抓紧去请教学习🐶

读完她的这篇文章后,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记一下阅读笔记和心得感悟。

1. 产品对于用户而言,核心价值是关键,这个核心价值就是用户买单的动因。

通过「访谈」发现了用户买单的价值点和日常假设的价值点有巨大的差别,如果继续在非核心价值上投入,延伸出来就会有一些资源、时间上的浪费。由此引申出「精益创业」的思考。

即:在设计新的产品或模块时,可以先做 MVP 版本,快速验证,收集反馈,再图下一步。

对应文中有一个案例:知识星球在做抽奖功能时的 MVP 只上线了安卓端,甚至连修改抽奖、删除抽奖的逻辑都没有加。验证后不符合预期就快速下掉了。

2. 数据驱动增长,指导决策,不应该用来「碰运气」,而是提前管理好预期。

数据是理性的,是可控的。文中提到「先做出,再看看会发生什么」的观点本质上一种「碰运气」的做法,碰运气本质上不可取。

而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科学的的方法验证增长假设。只要最终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都不算成功,哪怕它带动了其他指标的增长,其本质还是「碰运气」。

3.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它只是信息,当将其用于业务决策中才有意义。参考 #DIKM 模型。

文中提到:精细化运营的项目就需要通过数据和运营对用户进行用户分层和用户行为分析。

增长没办法使其成为必然,失败的项目或许更多,周期或许更长,但验证的过程应该其乐无穷。

#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文章地址:【深度剖析】不到10人的增长团队,如何通过数据驱动,达成产品流水的千万级增长

7 月 1 日

#好玩系列 • 知识管理课程

这门课程应该是国内做知识管理课程的高光时刻吧,6 月 26 日上线,截止现在已经 39 万。作者在 B 站只有 10 个视频,粉丝 6 万,全网粉丝 13 万。

说明折腾笔记(知识管理)的群体还是有付费能力,毕竟那么多软件价格都不低。

7 月 7 日

今日份快乐,L 先生居然关注了我知乎,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知乎了,争取尽快写出下一篇 10 万+。(配图为 L 先生和我知乎互关)

7 月 8 日

#好玩系列 • ChatGPT 代码解释器

今天凌晨 ChatGPT 上线了「代码解释器」插件,可以做的事就很多了,比如处理 PDF 文件、根据 Excel 数据写结论。

我用测试数据体验了一下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内容整体比较简单(数据也很简单),可以玩一下~

评论区补充:流程就是:上传你想处理的数据,然后提问就行,中间都是它根据你的问题进行自动处理的。补充:这篇文章写的详细一些。

7 月 9 日

#好玩系列 • ChatGPT 学贝叶斯

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它用贝叶斯计算哪种广告策略更有效的思路(图 2),看完后比较好奇。

但是对「贝叶斯公式」并不是那么了解,希望能多知道一些案例,所以就尝试利用 ChatGPT 问一下(图 4),这里借助了「Mr. Ranedeer」提示词。

Mr. Ranedeer 我配置是:学习方式是感知型,交流方式是幽默型,知识深度是博士级,可参考图 3

我先让它给我连续给出了三个关于贝叶斯公式的例子,然后做了一个测试题;接着,再让它根据我的诉求给出贝叶斯公式的运用场景,又做了一个测试题。

有趣的是通过这样的的对话,我至少知道公式如何计算,场景如何运用了。补充一下 Mr. Ranedeer 的地址:https://github.com/JushBJJ/Mr.-Ranedeer-AI-Tutor

#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评论区补充:图 1 和图 2 中文章地址:真正的高手,都是贝叶斯主义者

7 月 10 日

关于北京积分落户,我从这篇文章摘录几个数据,感受一下:

1. 有 106772 人申报,6003 人拟获得落户资格。

2. 6003 人中最低分值为 109.92 分。

3. 6003 人平均在京工作时间为 17.1 年。

4. 6003 人平均年龄是 41.2 岁。

嗯…我没有任何「观点」,这都是「事实」。

文章地址:北京积分落户名单公示!最低109.92分,平均年龄41.2岁,6003人入围

#CM 如果在北京需要考虑户口的话,建议趁早准备。

7 月 17 日

过去 2.5 年的草稿纸,还有 0.5 年的被我搞丢了。

每一张草稿纸就是一个白板,没有样式,没有逻辑,没有数据,一支笔就可以轻松画出自己的想法。(配图为草稿纸厚度)

#CM 这一天对我意义非凡。

7 月 18 日

之前以为腾讯会议免费版统一是 60 分钟,今天开会才知道原来 2 人内不限时,超过 2 人才限制在 60 分钟内。严谨一点,是「2 人不限时」;甚至单独记录了超过 2 人的会议时长,我参会时长 40 分钟,3-100 人会议时长只有 36 分钟。

7 月 19 日

#今天长这样 • 收到反馈

当读者给的反馈表述了 背景、解决方案和带来的效果 时,我有 99%的概率会调整它了。这两天有点忙,没来得及更新,计划明天会补上最快投稿。 today.demochen.com(配图为邮件截图)

#CM 这是我目前收到的最详细的用户反馈,不仅给了问题,而且他详细的描述了使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怎能不让我心怀感激。

7 月 26 日

烟霞如织横天际,彩虹飞跃城楼间。

繁华喧嚣暂息声,心灵逸游自由家。

#今天长这样 today.demochen.com

(配图为彩虹跨越车道的景色)

8 月 11 日

重庆商贷可以直接置换公积金贷款啦,懂的已经在操作了,详情参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政策解读

8 月 16 日

#今天长这样 • 投稿数据

很意外,投稿城市最多的是上海,其次是深圳,北京勉强在前三,而且北京投稿的在减少。

8 月 17 日

清汤涮牛羊肉蘸干碟比蘸麻酱更好吃,不想接受反驳。

8 月 19 日

大连,打个卡(配图为大连清晨)

8 月 25 日

@马丁 这个招聘贴很值得的研究,我们先不看背景(图 3),先看招聘要求(图 1 和图 2)。我能看到的有:

1. 在 LLM 大背景下,产品的门槛极大程度提高了;而不是简单的「需求输出」,或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要过去了。

2. 过去的经验能否复用要取决于自己内化的程度如何了。比如市场调研、信息检索和收集通用能力;再比如 NLP、算法等专业能力。

3. 整体而言更利于平时有产品/商业/运营方面积累的工程师。比如原来是 NLP 开发工程师,平时也有做或学习一些产品,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跳出原来的岗位或者行业,进入新 LLM 早期设计阶段(如同移动互联网时期)享受到红利。

4. 产品的核心价值没变,LLM 终究是为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产品本身的专业能力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招聘帖见上一条朋友圈;我觉得产品在发生变化,其他岗(如运营、程序员等)亦会发生变化。引入变量,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吧哈哈哈

8 月 25 日

我之前用的 Inoreader ,核心功能是关键词监控,非常喜欢;其次是关键词过滤,设置规则后可以自定义动作。今年换了 NetNewsWire 这个免费客户端,似乎也够用。我的源是动态更新的,主要是博客、newsletters 、政务信息、媒体等。

文章地址: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e84610c70326f2eb30947a

8 月 26 日

看了两遍,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这是一个内容公司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其精彩,非常有启发。推荐~

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u411E7UK/

9 月 2 日

在外面散步,看到有人在小区旁边搞烧烤,我说还有 12 分钟下雨了哈,对方说没事。然后我跑回家,就是这个场景了。(配图为下大雨的图片)

9 月 4 日

该死的好胜心,1 小时力量再配 1 小时有氧发现跑步机有排行榜,🐶 就要死撑到第一名,这才有趣嘛(配图为跑步机第一名照片)

9 月 4 日

前几天看到一段话:做开发,更要做产品做产品,更要做运营做运营,更要做生意。

我理解,生意是交易,这是经济的本质(参考达利奥的《经济机器是怎么形成的》)。运营的本质是促使产生更多的交易,产品、开发都是为交易服务的。

瑞幸这家公司在微信领域营销做的非常好,19 年我还在做小程序行业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运营非常擅长利用微信释放的能力进行营销。举个例子:支付成功后消息提醒是有品牌视频的,进而链接到视频号了。

产品是载体,运营是为了产生更多的交易。在古代我们就讲究「礼尚往来」,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易,只不过价值不是通过价格来衡量的。基于此,做生意和做运营就会有一系列标准。比如:这次运营动作对 GMV 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正向的,如何判断?这不是数据思维,这是交易思维。我的付出有什么回报?酒和咖啡的结合就是一次营销活动,也是产品升级,产品提供载体,运营完成交易。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文章地址:酱香拿铁与出圈四要素

9 月 13 日

《翦商》这本书拍成电视剧的话应该是不能上映的,那些人祭太血腥了。如果要读的话,推荐先听播客(图一),再看书(图二),更容易理解。

分享一点启发比较大的地方,周文王通过算卦(用卦象排列组合探索世界运行规律)发现原来已有的世界秩序是可以被改变的,商的统治亦如此。

(配图为忽左忽右播客《与李硕漫谈《翦商》:上古先民的黑暗史话》、《翦商》微信读书分享图)

9 月 6 日

嗯,云层太厚,没有日出。😭

四个人(有两个跑得快),从山脚到山顶,12 公里,4 小时 36 分钟,又是一份回忆。

上次来爬衡山是 2015 年 10 月 3 日,那个时候原定是一个人,在大门口遇到了一个人我们就一起爬,全程步行走了个来回。(图四)

这次参加好朋友婚礼,有机会来衡阳。本来也是一个人,另一个朋友知道了也决定和我一起去,于是我们两个就组队并行,路上遇到了 4 个人,同路并行一起走到了山顶。感恩 & 有趣。(图五)

晚上爬山的乐趣在于脑子里只有脚在走路,眼里只有前进目标没有任何景色(因为确实看不见),可以大声呐喊,可以用最大音量外放播客、音乐,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TD 回头写一篇文章,(可能会)总结爬山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配图为不算日出的日出)

9 月 22 日

买书要论速度还是京东。

20 号分别在当当和京东买了几本书,京东的 21 号上午就到了,当当从今天早上到现在还在配送中;因为在当当买的几本书比在京东便宜 50+ ,所以分开下单了。

😄 配送慢就是我没读书的原因哈哈,这么长时间,读书欲望都没了。

评论区补充:@森淼 刚给我科普了下,PDD 有当当旗舰店店铺,我去 PDD 看了自己在当当买的书,能省 40+ ,决定把当当的退货了。

#CM 生活中很多省钱小妙招,一定要了解下,在经-济-下-行的时代,我们要多一些现金流哇。

9 月 30 日

早上过安检,尝试 2 次都失败,一直提示「人证不通过」,工作人员看了我身份证,问我:你是不是瘦了很多?我说:是的。

身份证照片 2021 年拍的,我是 2022 年瘦的,可今年 5、6 月能过安检的,难道这两个月又瘦了? 😄

10 月 4 日

相聚总是短暂的,整整三年未回,回来也仅呆了 3 天 4 晚;别离或许是常态 👀

回来吃太多好吃的了,到家第一顿爷爷奶奶家,然后外婆家、姑姑姑爷家、舅舅舅妈家、叔叔婶婶家、爸妈家。其中 #钵子菜 特别推荐,#盗月社 有一期相关的视频可看。

最后一顿也是爷爷奶奶家,今天早上爷爷奶奶凌晨 2 点起来做的饭,11 个菜,是我有记忆以来吃的最丰盛的早餐了。

假期结束,回京了。

#CM 除此之外,爷爷奶奶 and 爸爸妈妈 总是给我们快递很多食物,最开始我还会记录一些,后面发现太多了,完全记不过来。有人疼爱的感觉,真好。

10 月 11 日

聊一下生活用品 • 炒锅

从 2020 年开始,一直用的#双立人 的不粘锅,最近出现了轻微的涂层沦落,于是了解到#神田 的钛合金 0 涂层炒锅,上周下单买了一个(图 2)。

神田宣传有一点打动了我,即:没有涂层。因为不粘锅的原理是添加了特氟龙,而特氟龙据称是有毒的;但是市面上大多数都是特氟龙涂层锅(钛合金和铁锅除外)。

但是我买来用了一星期,依旧会粘锅,而且略重,颠锅的话不是很方便。选择了退货。同时,我进一步了解到,特氟龙本身无毒,就算是碎片进入体内也会经过消化道排出体内;特氟龙在不超过 260°C 温度内非常稳定,当温度超过 350°C 时就会发生分解,日常油炸的话食用油烟点平均是 150-170°C,所以相对安全。

所以,我决定再看看双立人的不粘锅,重新下单新的锅(图 1),体验几天后发现比钛合金锅方便,而且不不粘锅。

炒锅其实是一个消耗品,如果涂层脱落最好不用了。选择涂层不粘锅主要看生产工艺是否达标、涂层脱落后重金属是否发生迁移。

ps: 以上仅为个人话说八道,不作为任何购物参考。

10 月 19 日

前几天朋友分享了一个课程给我,今晚上了第一节课,发现一些吸引我的地方:

1. 直播间比较「智能」,能根据口令可以自动开启某种功能或者服务。比如直接在直播间发送对应口令,课程就发送到自己的课程列表了;发送「一定写作业」就自动开启作业强提醒服务,班主任会给你打电话/发微信;发送「我要做学委」自动开启学委身份。

2. 提供 10 门有吸引力的课程,默认每人只能选择 3 门,如果想多选就需要自己或班级达成某个结果。

3. 为了让大家完成第一次的作业,设置了很多福利。比如 10 个项目拆解案例资料、以太创服合伙人许楚(主讲老师)的微信、交作业最多的班级全员可多选一门课等等。

4. 直播课,放弃了传统的 PPT,直接用文档,无论是直播演示还是内容制作成本,对比 PPT 都更有效率。

5. 课程设计由浅到深,看到群里很多不是相关领域的老板(传统领域)表示都能听懂,我的感受是案例和理论结合的很好,非常容易理解。在开始提出案例问题,让我们思考,然后开始分享传统的方式如何做,最后才告知真正的知识点,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6. 为了让大家坚持第一节直播课(3 小时),设置了一个终极彩蛋,嗯…现在在线人数没有较大变化,还是 3600+。

#CM 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说,实现成本其实很低,但是做到了这些细节会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直播的时候氛围会更好。

11 月 5 日

#鸡汤煮面 用砂锅炖老母鸡,炖的时候只放生姜,起锅的时候撒点盐,鸡汤有了。然后再用鸡汤煮面条,最后放点青菜。真鲜。

11 月 12 日

秋风起,叶儿黄。举头望,心欢畅。

#今天长这样(配图为中年男子在树下拍树叶)

11 月 15 日

今天乐刻双十一最后一天,本来准备买会员卡的,但最终没有付费。

双十一 1799 元/年,平时 2380 元/年,我目前是按月付费 239 元;从价格上来看,现在买年卡确实很划算,但我没信心坚持健身一年呀。

我现在每月花 239 元,每月平均能去 20 次,平均一次 12 元,每次扣费我都会心疼,心疼一次我就去。

如果一次性花费 1799 元买年卡,假设未来一年累计去 100 次,平均一次 17.99 元,只心疼一次。

按月付费核心原因是我可以随时取消,如果发现去的次数少了,可以及时止损,为此付出的成本仅仅是 239 元。

而且这里有一个隐藏假设:假定我未来一年能去 100 次,某种程度来说,一年去 100 次的阻力远大于一个月去 20 次哇。因为现在一个月去 20 次对我来说没有压力。

对于会员产品,慎重考虑,降低预期,降低自己的的「信心」。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一次性买过 5 年以上会员的只有一个产品。

#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理性消费

11 月 25 日

在城市的边缘,夕阳如火,电线横跨,剪影中绘出无数的音符。

金色的光,温暖而深沉,在这晚风中,我听见了日落的诗句。

#今天长这样(配图为地铁上的夕阳)

12 月 11 日

《多邻国,让学习这件事也能上瘾》

看了 Luis Von Ahn 的演讲《How to Make Learning as Addictive as Social Media?》,分享一些有收获的地方:

1. 多邻国在产品设计上核心点是游戏化思维,游戏化主要包括积分体系、勋章和排行榜。

2. 产品设计上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分别是保持连胜、通知系统和游戏化设计。

3. 设置连续学习天数的计数器,激发用户的成就感和避免损失的心理,进而可以激励用户每天回来学习,以保持连胜纪录,这个和 flomo 的热力图类似。

4. 多邻国拥有每天有超过 300 万活跃用户,他们的连胜天数超过 365 天,说明这个连胜的设计对用户坚持学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用户学习需要不断提醒,多邻国利用 AI 系统可精确地选择何时发送通知,以及在每个通知中说什么,以提高用户返回的概率。我受到过很多次的通知,文案、时间都不一样。

6. 他们还计算出最佳的通知发送时间是在用户上次使用应用的 24 小时后。eg:如果用户昨天下午 3 点使用了多邻国,那么今天下午 3 点发送通知可能会获得较高的回应率。

7. 游戏化比较能理解,将学习语言的过程设计成一系列游戏关卡,用户需要完成各种任务来解锁新的关卡;同时还设置了积分系统和排行榜,让用户在竞争中保持学习动力。(游戏化三要素:积分、排行榜和勋章)

8. 全世界大约有 20 亿人在学习外语,其中大约 80%的人在学习英语;多邻国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 3 亿的用户,每日活跃用户输超过 300 万。(语言教育市场规模很大)

9. 多邻国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付费订阅以关闭广告的用户,而这些用户通常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富裕国家。对于免费用户来说,可以无偿学习同样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10. 从多邻国全球的数据中可知,拥有最长平均连胜天数的国家是日本,而拥有最短平均连胜天数的国家是拉丁美洲。😄

#CM 学习这件事本身是反人性的,但是他们的产品设计却如此成功,值得学习的。

12 月 14 日

按照以前的做法,收到反馈我应该会第一时间处理。

昨天白天发现博客字体坏了,凌晨两点也有人留言,花了十分钟时间尝试修这个 Bug,发现还是存在其他问题,故放弃治疗。

我用的是另一个大佬主题,他的博客也坏了,大佬都不慌,我着急干嘛呢?

#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天。

评论区补充: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我的在没有做任何操作的情况下也自动修复了,再一次验证李笑来解决问题方法论中其中一条:有的问题不需要自己解决。

12 月 15 日

🤔 我们为什么需要个人 AI 计算机?

读完道哥《我们是KMind,志在发明个人AI计算机》之后,记录一些要点。

1. 现阶段的互联网公司(这里指大型甚至超大型,比如腾讯、阿里、Google 等)通过聚集用户数据实现了垄断,使得我们每个人的数据和数据价值被这些公司独占;而个人 AI 计算机可以让普通用户有能力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数据,打破数据垄断现象。

2. 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创造的数据其价值并未回馈给用户;而个人 AI 计算机可以帮助用户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真正价值,数据由用户产生,价值应该也由用户来享受。

3. 当人有一个需求之后,应当是信息主动找上来,自动给出一个全网最优解,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个人 AI 计算机实现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帮助我们用户节约了时间。

4. 因为数据和自己的相关性很高,所以可根据用户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智能助手、知识共享等,这会让我们在使用体验上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 那 AI 的幻觉问题怎么办?

5. 同时其数据处理和计算都在在自己设备完成,不将数据上传到中心化的服务器(现在是在公司的服务器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了保障。那问题来了,如何应对监管问题呢?🤔

6. 操作更加便捷啦。从「可编程 AI」到「AI 可编程」,个人 AI 计算机会使用自然语言作为编程语言,降低编程门槛,让更多人能够直接操作 AI 计算机,真正实现了人机协同创新。

7. 个人 AI 计算机希望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让互联网回归其本质,实现自由、开放、共享和平等的价值观。它将再一次把大公司垄断的「大型专用 AI 计算机」小型化、普惠化,让每个人都用得起,于此同时 AI 将会 24h 在线,只要有数据,就可以持续为你服务。🤔之后会不会机器人之间沟通就好了?

整体来说,我很期待这个产品,也是少有不去卷大模型,而是利用大模型能力做应用的产品。

12 月 16 日

在即刻看到一个帖子(图一),然后查了一下数据(图二),Notion 一直在增长,一直在挣钱。20 年疫情开始挣钱的,23 年疫情“结束”直接起飞。(配图为 Notion GMV 增长曲线)

12 月 17 日

如何发现优质博客?

整理一些可以发现博客的网站,方便后续筛选;除了下方链接外,还可以通过别人的友情链接发现更多博客,特别是单独写了推荐语的友情链接,其权重相对较高。

哈哈,比如我自己的 https://demochen.com/links/

list:

https://blogroll.org/: 英文站为主,手动提交,人工整理,质量比较高。

https://hotlinewebring.club/: 英文站为主,项目暂时停止更新,但已有内容可以发现不错的 blog。

https://xn–sr8hvo.ws/directory: 英文站为主,每个 blog 都有介绍,可参考。

https://defaults.rknight.me/: 本质上不是 Blog 聚合,是 App Defaults 项目延伸的聚合站。

https://t.me/FindBlog: @小胡同学 _Hu 维护的 Telegram 频道,内容相对比较全,比如文章分享、博主推荐、主题等。

https://github.com/timqian/chinese-independent-blogs: 国内相对较全的 blog 聚合仓库,参差不齐吧。

https://github.com/qianguyihao/blog-list: @千古壹号 维护的,用 RSS 订阅了仓库更新,我相信他的选择。

https://chuanliu.org/: 漂亮的博客聚合站,通过博主发现找内容。

https://firewood.news: 漂亮的博客聚合站,和「川流」类似;通过内容发现博主。

https://bf.zzxworld.com/s: 简单的博客聚合,我看的比较少。

https://storeweb.cn: 简单的博客聚合,有登录注册系统,可以自行提交。

https://www.foreverblog.cn/blogs.html : 看历史比较久远,相对比较全,并非多多益善,而且今年未更新。

#CM 大多数人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微信生态(没有说不好的意思),我想补充的是微信在互联网占的比重不低,但是互联网中还有很多优质的信息,博客就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搜索引擎、‍‍‍‍‍‍‍Newsletter 等,多扩展一些信息渠道,总是好的。

12 月 17 日

如何记住各种金句?

刚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知识管理技巧文章,其中提到了「如何快速想起各种名言」。

对我来说,做这件的成本其实挺高的,主要是存储成本和使用成本。

这样的金句可能是在书里,也可能是在图片、视频中,如果要存储的话需要区别对待,甚至还可能重复存储,导致数据冗余。

我的应对方式是,有时间就尽可能写个笔记或者想法,或者按照自己理解记住关键信息(俗称钩子),当我需要的时候再去搜索就好。

🌰 今天准备分享购买 Google Voice 账号的店铺,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购买网站,但是我知道这个信息我是在哪里获取的,就用关键词搜索一下,不到 1 分钟就找到了。

🌰 再比如图 1 中 L 先生那句话,我知道他说过,但是我记不住原话,只能记住「好的文章是具有人格的」,但是复述原话确实难。(对不起@L 先生了😄

这里想起来@杨昌老师分享过关于搜索的经验,其中一条是「搜索的结果如果不准确大概率是信息源找错了」。

综合来看,用「钩子+信息源」对我来说更加方便。存储「金句」或者「故事」还是不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哈哈

好奇一下,大家会有自己的金句库或者故事库吗?

12 月 18 日

对提示词的理解。

昨天在 #新枝 交流群讨论关于提示词的话题,主要问题是同一个提示词在不同的大模型下回答是不一样的,这里主要是 ChatGPT 和 Kimi 。

群里小伙伴写了一个提示词来实现大模型给中文,小伙伴回答英文然后大模型对这个英文进行点评并给出下一个中文,结果发现 ChatGPT 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 Kimi 不理解。

我把提示词拿过来简单调整了一下,小伙伴说好用了,但是更希望通过“口语化”就能让大模型理解他的意思。

我做了一个比喻:这个类似普通话和方言,两者都可以听懂,但是不同地方(大模型))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微微调整一下,也就是所谓的“语法”。有的人能理解方言,所以可以听懂,有的人不理解可能听不懂,并不能衡量这个人的能力🤣

再通俗理解就是:有的人考普通话证,有的人没有考,但是都可以交流。使用场景和面向用户不同。

所以,同一个提示词,可能没办法通用,需要针对不同的模型进一步调整。甚至同一个提示词在同一个大模型下都无法做到回答是一样的。

后面这个小伙伴找到我的博客,请我喝了一杯咖啡,然后我给他写了一个“英语老师”的提示词。

大模型目前阶段还是一个孩子,我们要正确的引导,而写提示词就是一种引导和沟通的方式。

这里分享一个学习提示词的课程,作者主要是帮助不会编程的人写好提示词,推荐一下~(配图课程:https://xiaobot.net/p/prompt101?refer=23382d91-90c5-4386-bb0a-91dd339c7211)

#CM 我一直在思考提示词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究竟是过渡期才有的产物还是之后都会有,只不过通过某种方式融入产品。从 GPTs 这个产品来看,提示词未来是某些人可以掌握的一种语言(暂时这么定义),但是 GPTs 何尝又不是一个过渡产品呢?

12 月 19 日

榨干一次咨询的价值

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做我们某方面的老师,向优秀的人学习是最直接的方式。 一般来说,学习分两种情况:自学和向他人请教。自学是常见的方式,比如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答案,比如阅读某类书籍等,都是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像他人学习类似拜师,或者像牛逼的人请教,而请教有付费和免费的形式,如果是重要的问题我推荐付费。重要的问题是指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没有办法跳出固有思维,然后看不到全貌了,这个时候需要找一个前辈帮你拽出来。

那么,如何榨干一场咨询的价值?

脱不花在《如何成为高效的人》提到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四要素:场景、距离、抓手和阶梯。进行付费咨询就可以这么做。

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好是核心问题,比如你要做IP,但是不知道做什么方向,那问题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IP方向。这个问题就是四要素的场景。

其次,要有距离。自己还没起号,0 粉呢,没有必要去找100万粉的大佬来进行咨询,而是找你跑起来,跳起来可以赶得上老师学习,他刚刚踩过坑,对于你当前的问题或许更熟悉。设置目标的时候,刚开始最好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

接着,有抓手是你的目标能被量化。回到前面的问题,进行IP定位咨询,自己可以认真梳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感兴趣的事物、已有的优点(最好是别人说的)等,哦还有缺点。这些东西是在进行咨询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讨论的内容,它可以让双方在一个频道。实际上这里目标的抓手是量化的指标,比如日入百万。哈哈

最后一个是阶梯。咨询的时候要跟对方确定你接下来的阶段计划,比如你要做IP第一个月做什么?第二个月做什么?第一个月第一周做什么?等等,别忘了第三条:抓手(可量化的结果是什么)。

有人说付费能节约时间,也有人说付费是割韭菜。我想说,付费是自己学习一种方式,是否被割韭菜取决于你付费对象的筛选,取决于自己所做的准备和从中get到的有效信息。

#又是胡说八道的一天 and 感恩的一天。

12 月 20 日

关于ChatGPT 使用问题

很多朋友因为不可抗因素没有办法使用ChatGPT(这里指官方),但是却想体验AI ,分享两个思路。

1.可以先用国内的大语言模型,比如Kimi 、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前期的需求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比如根据PDF进行提问、实时搜索资料、总结某篇文章,可以用Kimi来完成,可以参考@杨昌老师两篇文章: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5819a36979083134a6793ec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580cc9260830f16aece0265

2.万一,还是想用原生的,可以考虑借助朋友的力量.看看身边有没有开了 plus 或者绑定银行卡的朋友,然后请教他一下是不是可以给你一个Key ,给对方费用。这个时候去找一个可以填写key 的项目,比如chat next web 部署一下(看教程就是点点点) ;亦或者你朋友甚至都部署好了。

Ps:雪下过之后就是山。(配图为马路边的积雪)

评论补充:有小伙伴分享了第三种办法,购买第三方代理商平台服务和API,我没有买过,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哈~

#CM 这个确实没有办法,原因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尝试通过套壳的方式也可以用上,如果你的需求就是「用上 GPT」确实可以;若你的需求是想感受其完整的魅力,通过某些手段跳出去用官网的服务是不错的尝试。

12 月 22 日

强迫症

我自己是有强迫症的,还比较严重哈哈哈。家里地面上不能有垃圾,比如头发,所以我每天会用吸尘器过一遍。 建立秩序感强迫症患者福音。文件夹命名要有秩序,我会日期-文件说明。比如 2023-12−12_体检报告。

同时,我也在尝试让自己接纳混乱,比如「Download 」文件夹是不整理的,顺其自然。但是微信这个空间占用实在太大,我该怎么办呢?想清理!🐶(配图为微信占用电脑126G)

12 月 23 日

图片分享功能

在少数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体验了20款产品的图片分享功能后做了一个总结,最终汇总成一张图(图1)非常不错,哈哈 对我来说,分享内容的时候第一需求是能否清晰表达出内容本身。

这里涉及到两个:一个是内容结构,比如标题、引用等;另一个是内容重点。其次才是设计美观度。很多风格真的很丑(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主观性的判断,不喜勿喷),我比较喜欢简洁大气一点的,简洁是内容不花里胡哨,么有那么多元素,比如Readwise Reader 就很好(图2),甚至简单到只看这个图都不知道是哪个产品分享出来的。

国内的分享大多数会考虑到品牌曝光,所以会把产品名字固定在图片上,可以理解,毕竟分享就是为了拉新,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但是在设计上也需要考虑美观的吧。(没有崇洋媚外,单纯个人主观感受🐶)

比如读库的分享效果(图3),顶部有品牌信息(读库会员),下面有3处品牌信息,排版还比较一般。(嗯,我知道读库是看内容不是看产品,且他们的 App 是外包团队做的,可理解)。

图片分享一定要考虑下分享者的感受,目前在朋友圈或者微信领域看到比较多的有:即刻、微信读书和知识星球。 欢迎大家补充好看的海报,让我学习下呀~

文章地址:我对比了 20+ 个不同的 App,谁才能做出好看又好用的「图文分享卡片」

12 月 25 日

感受 Perplexity 实时搜索的魅力

今天@王树义老师发了一篇文章《Perplexity Pro 好用吗?如何免费连用两个月?》 ,从中我看到了 Perplexity 实时搜索优于 ChatGPT 的地方,够快、够全,够清晰。

快是指搜索速度,ChatGPT 很“程序化”,提示它在访问网页,然后阅读内容并给出总结,而 Perplexity 几乎是同时加载,速度对于产品来说本身就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因为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全是指内容丰富度。我在图中(最右侧)给出的指定连接,但是它举一反三,根据我的关键词帮我总结了一些信息,还让我发现其他相关的文章,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即:你在理解我的需求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补充一些信息。

清晰是指内容呈现方式,信息结构化做的很好。比如:信息来源、回答的内容、进一步操作等,都比较方便。(这一点需要自己体验,且和个人习惯有关)下图是我对比ChatGPT 、Kimi 和Perplexity的效果,这么来看,我对Perplexity心动了,就是有点贵,一年200刀呢🐶(配图为 Arc 浏览器下 ChatGPT、Kimi、Perplexity 对比)

12 月 26 日

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近一个软件打开就崩溃,导致我电脑没办法用,然后我排查日志,问 ChatGPT 、Kimi等AI工具,以为自己是工程师,能根据问题解决似的。 果不其然,并没有解决;然后发邮件联系开发者,几天过去了没有回复我。今天鼓起勇气问了 iOS 开发朋友,定位到了问题的原因,但是不是开发者也不能解决。

中途切换账号、重启系统、重装软件都试过,但是问题依旧。今天尝试「彻底卸载」,然后重新安装,居然打开了。神奇~ 这件事让我深深陷入一种固化思维,希望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耽误了几天的时间。而实际上可以在不知道问题发生原因的情况下试着用相对暴力的方案进行解决。之前重装但是没有卸载,这次我用 CleanMyMac X 彻底卸载,同步删除所有配置文件,然后再装就好了。

这让我想起之前网站字体的问题,那个属于「有些问题不需要解决」;今天这个属于「大多数问题需要特定的人解决」,我并不属于「特定人」,所以我完全可以从最基础的暴力解决方案入手,也是最快的一种方案。

关联阅读:https://b.xinshengdaxue.com/A17.html

#又是傻傻的一天 · DemoChen

12 月 27 日

2023,人工智能的一年

读到一篇文章《2023: The Year of AI》,作者通过图像生成、视频生成、文本生成盘点了今年主要的 AI 工具,发现有40%-50%我还没用过。(不过他总结的也存在遗漏,没有说总结的不好的意思👀) 这个动态分享一下我常用(几乎每天都用 and 相对比较推荐)的几个产品。

ChatGPT:主要的 AI 工具,开通 Plus 后有很多能力,比如 GPT-4 、实时搜索网页、插件等。用于信息搜索、文件总结和提问。其中实时搜索还有 Bard、Perplexity(一般搭配使用,快成为默认搜索引擎了)、天工搜索、New Bing 等。

Kimi:国内的大模型,主要是用来总结网页内容、针对PDF文件进行提问(比如某本书的 PDF 上传后直接提问);免费,国内可用。另外,Claude 也搭配在用。使用案例:https://web.okjike.com/originalPost/6580cc9260830f16aece0265

沉浸式翻译:这个在去年的文章里提到了,今年加入了一些 ChatGPT 的翻译服务,我也可将其归纳为 AI 工具,哈哈;对我来说主要作用是读英文网站更快,且再也不惧怕英文电子书,搭配微信读书朗读,双语版本的电子还能学英语呢!集成 AI 的产品也比较多,比如 Notion、Craft、Readwise Reader 我基本上都在用。

Devv:作为技术内容搜索引擎,它能将你的问题变成英文搜索获取答案,然后把内容翻译为中文呈现给我们,专注技术问题搜索;免费,国内可用。 通义家族:包含通义听悟和通义智文等产品,听悟可以实现语音、视频转文字,总结的内容非常棒,我一般作为播客转文字,然后下载文字到 Kimi、Claude 、ChatGPT 进行提问;智文是读 PDF 、读电子书的工具。

其他:绘图用 Midjourney、DALL·E 3 等;视频用 Runway、Pika;做PPT 用 Gamma (推荐)、AIPPT 等;考虑到频次不高,需要的时候再用。

Gamma 案例:https://gamma.app/docs/AIGC-Dev-9y7n4vslcp2bol2

关联阅读:https://journal.everypixel.com/2023-the-year-of-ai

12 月 28 日

关于年终总结

最近看了大小十几篇年终总结的文章,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精彩,无论是工作、生活,都是积极向上,和当下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昨天和朋友沟通,总结出一句话:后厨是不给别人看的,端上来的都是菜。是啊,我们很少在公开平台发表一些悲观、难过的事情,如抖音说的:记录美好生活。

我21年和22年在L先生倡导下写了两篇小确幸,说是一种总结。这个月慢慢发现了很多的形式,比如把过去一年的朋友圈做一个整理汇总,也有分不同方面(工作/生活等)进行总结,也有根据一些问题来回答做总结;形式很多,内容本质没变。

记录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以后可以回顾自己在过去的风风雨雨。今年我也写了,是将自己朋友圈的内容进行筛选,然后汇总成文,目前有2万字。整理完发现自己关注的内容非常有限,亦或者是分享出来的内容有限。 之所以没有采用小确幸或者分类总结的形式,是发现我会有意无意的修饰,目前看到了两份朋友圈汇总我觉得还不错,就试一下,他可以最大化还原过去的自己,以及可以看到心态的变化。

🌰 年初我分享的AI产品非常简单,联网都不会,很多人吐槽“不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回答问题嘛”,年末就不一样了,实时联网、多模态都相对成熟,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再分享一个借助AI快速完成工作年终总结的思路:先写一份大纲,需要涵盖你所有的内容以及数据,最好能区分重点;然后丢给 ChatGPT ,让它根据你提供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优化改写,形成文字稿;接着再把这份文字稿转成PPT的文稿(非必需),导入 aippt.cn,这样PPT版本的年终总结就做好了。(别告诉老板😄)

12 月 29 日

关于反馈的有效性

上一条朋友圈分享了「年终总结」,收到了朋友的反馈。目前还是大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早上看到他给我的“小作文”,我特别喜欢看 and 回。

反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完全做不到他这个程度。我在博客也分享过反馈的三个层级,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反馈。

我对反馈是否有效做了一个定义,即反馈的有效性指的是针对别人的信息给出可让对方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

拆分来看主要分为 3 个部分,消息的传递者,传递该消息的目的和具体的反馈,这里着重需要根据消息传递者和目的给出具体的反馈。

所以「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我的反馈是否可以解决消息发送者的问题。

在朋友圈的内容最简单的反馈是不反馈,哈哈,其次是点赞,最难的是评论。这个是从我的动态数据初步得出结论。我发朋友圈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日常,高质量的反馈会让我更有动力嘿嘿(配图为朋友的超长反馈)


今年的内容就在这里结束啦,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异常激动。如果可以在本文评论区留下你看完之后的感受就更好啦!感谢 2023年所有认识的好友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今年发生了很多事,多亏了大家),感谢家人,感谢小七,也感谢自己。

小陈明年继续努力 💪

如果想围观我 2024 年的朋友圈,可以关注公众号「特立独行的异类」,然后加我微信。

2024年,一起加油哇!